▚ 🛸 免費報名 額滿為止|https://www.accupass.com/go/NTNUAmbi
時間:2024 年 9 月 27 日(五)13:30-16:30⚡13:00進場
地點:双融域 AMBI SPACE ONE (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7號5樓) 交通資訊
▚ 沉浸式場域的跨域製作與培育
本次論壇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双融域共同主辦,以雙方自有的沉浸式場域為核心,交流分享自製內容的經驗。
隨著頻繁推出的各類型沉浸式體驗,創作者們不再滿足於技術奇觀與斑斕絢麗的光影動態,同時基於顯示器或投影技術而生的沉浸式場域,逐漸規模化並成為常態性的展演廳形式,使得沉浸式場域的技術、內容等創新實驗全面的備受重視。🛞文化轉譯,簡言之將文化情境、故事或意涵,以有別於原先的敘事方法轉化呈現,其中異質媒材的重逢、整合、再創新成為共同面臨的課題。而沉浸式場域恰巧適得其能地結合技術與精神內容,以沉浸式體驗創造文化轉譯的獨有敘事。本論壇因此以沉浸式場域的三個面向──內容面、技術面與精神面切入討論「文化轉譯力」。
❇️內容面即是兩場域的文化轉譯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館之沉浸式場域──光影走廊,將1947年來的校藏作品結合實作教學,師生參與典藏作品的轉譯,也透過場域教學激發場域意料之外的應用。
科文双融與双融域持續推動沉浸式展演內容的跨域創新,引領娛樂創新模式及市場應用,致力於開發多元展演內容及體驗服務,在2023年底推出《RE:江賢二.數位冥想 江賢二光影沈浸展》利用双融域的沉浸式場域特性,以劇場敘事融合前衛AI與生成藝術跨域手法轉譯當代藝術大師作品而成的將江賢二歷年作品轉譯成為全新的沉浸體驗展,將藝術帶入全新數位境界。
本場論壇亦談及跨域產製的模式,❇️技術面仰賴技術、藝術、新媒體、體驗設計等專業的拓寬與融合。最後,❇️精神面則討論跨時代作品的再詮釋挑戰,以及業界需求與學界厚植人才之連結。藉此鋪墊沉浸式內容的知識體系基礎並豐富其未來發展。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瞻顯示科技導入藝術場域建置與推廣計畫、科文双融、双融域
▚ 精彩議程
▚ 主辦單位
▪ 双融域 AMBI SPACE ONE
「双融域 AMBI SPACE ONE」位於台北101大樓5樓,是全臺首創以5G+4K技術的一站式技術展演平台,館內搭載高規格五面沉浸式投影、16.1聲道環繞式音場、5G企業專網、SI系統整合和智慧環控以及專業燈光等設備,提供觀眾深度的感官體驗。
双融域持續推動沉浸式展演內容的跨域創新,引領娛樂創新模式及市場應用,致力於開發多元展演內容及體驗服務,双融域不僅是沉浸式展演平台,結合文化內容、顯示科技、跨領域資源整合,並導入前瞻科技如AI、XR延展實境、智慧科技及載具等,推動具市場性且可持續應用的文化科技創新商業應用典範。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師大美術館光影走廊
師大美術館「光影走廊」致力於典藏數位轉向實驗,以沉浸式展演空間加速藝術與科技交融,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師大美術館、科技與工程學院、藝術學院合作建置,在教育部前瞻顯示科技導入藝術場域建置與推廣計畫的兩期支持之下,典藏數位、人才培育與師生實驗在此共生。
獨特的長廊空間具一緩坡面,透過六面投影創造多變的光影互動與感官體驗,藉全沉浸投影、雷達、紅外線攝影機及Kinect等硬體支持創新製作。
▚ 注意事項
- 現場座位有限,額滿為止
-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異動權利,本活動消息更新請以「師大美術館」臉書與官網為主
- 活動當日 13:00 至 13:30 受理報到,敬請提早抵達會場
- 全程實體現場參與者核發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3小時
- 活動事宜請洽詢師大美術館 02-7749-5787 或 chiaa@ntnu.edu.tw
▚ 場次簡介
上半場 | 臺師大沉浸式基地「光影走廊」的黑客創新與教育現場 | ||
---|---|---|---|
上半場 | 主持人:林晃巖 臺大光電工程學研究所教授 | 主持人簡介:林教授自1995年服務於工研院與2005年任職台大電機系暨光電所以來,在前瞻顯示技術與應用等領域上,有大型專案計畫主持、論文專利發表與教學之卓著績效;曾任台灣3D互動影像顯示產業協會(3DIDA)理事長,推動3D與ARVR產學聯盟,組織與舉辦3DSA國際專業研討會,有推動產業與國際聯盟之卓著績效;接受教育部委託,自2020年規劃與2021年起執行前瞻顯示科技與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推動20多所大專校院3000多位師生參與,建置3個示範應用場域與50門數位或磨課師課程,期待達成前瞻顯示科技的跨域應用推廣與人才培育之效益。 | |
上半場1 | 從平面到沉浸互動-以臺師大美術館光影走廊為例 講者:薛佑廷 臺師大藝術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
場次簡介:臺師大助理教授薛佑廷有幸參與臺師大前瞻顯示計劃團隊,執行教育部前瞻顯示計劃四年,見證該校美術館建置沉浸式展演空間「光影走廊」從無到有的歷程。在計劃團隊、美術館及跨域專業團隊的協助下,薛佑廷從摸索學習中先後轉譯了美術館的典藏作品《瀑臺雙鹿圖》、《小琉球遊記》,與新作《米龍360》,不但於南港展覽館、中正紀念堂、白晝之夜、米蘭MEET數位文化中心展出計劃團隊成果,更有機會指導學生,以光影走廊作為為師生實驗創作場域,將這份寶貴的知識、經驗,積累擴散出去。 | |
上半場2 | 音樂跨域實作之養成與教學:米龍製作 講者:陳曉雰 臺師大音樂學院院長、黃苓瑄 臺師大音樂學系助理教授 |
場次簡介:臺師大音樂系以碩班之「音樂科技跨域合作組」培育從音樂出發的「跨域整合人才」,從策畫與製作的概念引導,帶入音樂與其他表演藝術或各類呈現形式的許多合作計畫,以及科技知識與軟硬體工具的應用,共同進行跨域合作中從發想至思辨,從觀察到合作,從策畫至執行的過程。本場次簡述音樂跨域的教學背景,並以正在進行之合作計畫〈米龍360〉為例,分享音樂與表演藝術的合作案例與目前學生的概念發展。 | |
上半場3 | 以舞蹈開啟跨領域製作與教學對話 講者:吳義芳 臺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暨學程主任 |
場次簡介:科技導入表演藝術為為作品帶來不同的趣味與表現可能,兩者彼此影響也彼此建構,透過動態捕捉、投影影像轉化等可以表現抽象可以是具體,又可能是單人獨舞或多人協調,透過幾次的教學合作案例,至現正進行之米龍的編舞概念,將顯露表演藝術與科技跨域的不同面向。 | |
上半場4 | 從概念培育到成果落地:光影走廊教學經驗 講者:蘇瑤華 臺師大美術學系副教授 |
場次簡介:位於校園中的一個沉浸式場域,要如何兼顧公眾性與教學實驗? 臺師大在美術館建置的沉浸式場域「光影走廊」不斷探索這樣的可能,誠如師大美術館傳承與新意的精神,實驗不是在成果展出的那一刻出現,而是和學生一起發生、發展。同時場域的公眾性也讓學生有機會與觀眾交流,促使他們思考創新服務應用的可能,這些活生生的實作經驗遠超出一般課堂能夠教學的範圍。光影走廊緊扣四個推動方向──轉藝、培育、互動、創造,且包含了跨系跨校的合作,本場次將分享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本校科技與工程學系、美術學系、設計學系、圖文傳播學系、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學系等的師生合作過程。 |
特映場 | Re:江賢二 | |
---|---|---|
特映場 1 | 《Re:江賢二-數位冥想.江賢二光影沈浸展》片段重演與幕後紀實 |
《Re:江賢二-數位冥想.江賢二光影沈浸展》由王奕盛導演帶領的主創團隊梳理江賢二的作品,涵蓋了自1960年代中期以來的藝術脈絡,包含「封窗」系列中的沉鬱和極簡風格,以及「比西里岸之夢」系列中的明亮色彩和生命力等創作中,提煉出十個主題。主題中的「Re」不僅是對江賢二的「致敬」(Respect),更將「Re:江賢二」定義為創作,融合AI演算與生成科技的語彙,重現隱藏於江賢二作品後的創作內涵。由五組國內頂尖新媒體設計團隊,包括谷汩文化、動工設計、叁式、有日互動和Pulse Hyper Media,互動部份則邀請墨雨設計吳哲宇合作,主視覺由設計師何庭安操刀,以及重量級音樂製作人陳建騏合力創作,共同解構江賢二與其創作的精神,打造出十段富含詩意且風格迥異的數位冥想。 |
特映場2 | 「非」跨領域的藝術與合作觀察 講者:江賢二 藝術家 | 藝術家江賢二,1942年生,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現美術學系),隨即旅居巴黎、紐約,直至1998年返台。江賢二自學生時期即開始抽象表現形式的創作,從繪畫、雕塑直至複合媒材,不斷突破。近幾年也與服裝設計、表演藝術和沈浸式展演等創作者跨域合作。 本場次由2023年双融域「Re:江賢二——數位冥想.江賢二光影沈浸展」開展,訪問江賢二和主創團隊合作的經驗與觀察。他樂見自己的作品為跨領域創作者帶來靈感、激盪出新的藝術生命,並始終相信「藝術源自於人」,無論使用什麼樣的媒材,創作者唯有專注於自身的內核,才能創作出動人的藝術 。 |
下半場 | 双融域《Re:江賢二-數位冥想.江賢二光影沈浸展》的三個推力「整合力、轉譯力、共製力」 | |
---|---|---|
下半場 | 主持人:趙釧玲 双融域總經理 | 主持人簡介:双融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文化科技發展協會秘書長。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擅長園區及館所營運策略擬定與經營、大型節慶與整合行銷活動辦理、行銷與媒體公關策略規劃與客戶訴願與危機處理等。2021年加入双融域團隊,共同建置前瞻型5G+4K全沉浸展演平台双融域AMBI SPACE ONE,擬定双融域品牌發展策略與行銷推廣策略、文化內容與科技藝術人才媒合會及全沈浸式展演等活動。 |
下半場1 | 整合力──双融域AMBI SPACE ONE的科藝推動 講者:周琍敏 科文双融總經理 |
講者簡介:科文双融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双融域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合方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奧克蘭科技大學文化藝術學院大眾傳播碩士;專長策略定位、空間營運、藝文策展。以打造科技藝術整合平台為宗旨,推動科技藝術與文化內容策略為目標,透過沉浸式展演平台期許結合文化內容、場域及顯示科技等領域強項,以沉浸式互動展演帶動周邊育樂的創新模式與市場應用,完整台灣文化科技體驗經濟產業生態系。 |
下半場2 | 轉譯力──轉譯敘事如何重現創作內涵 講者:Generative Artist & Founder吳哲宇CHEYUWU |
講者簡介:生成式演算藝術家Generative Artist、墨雨互動設計創辦人,其作品以演算法為靈魂,在數位領域中鑄造永恆的生命與情感。深植於工程學與藝術的交織界限,他透過對自然、物理、現代藝術及數學的深入鑽研,運用先進演算與互動技術,賦予數位藝術獨有的語言和生命。不僅在視覺上呈現絢麗之美,更在虛擬與現實之間搭建起情感與靈魂的橋樑,將觀者引領至探索世界本源與數位生命觸碰的詩意境界。 |
下半場3 | 共製力──體驗設計演繹不朽的創作力 講者:Group.G 文化科技導演 林思翰 |
講者簡介:AI文化科技導演,現為 Group.G 導演,超過10年動態設計 Motion Graphics 從業經驗,為 Samsung、Nespresso、LINE、BULGARI、ASUS 等國際品牌提供創意視覺與行銷解決方案,榮獲 2022 金點設計獎與德國 2023 iF Design 等獎項。最早在台成立AIGC交流社團,後續將50000人社團轉型為AIGC藝創聯盟,擔任過 Adobe、文策院、金車文藝、動畫特效協會等講師,並受到華視、商業周刊、數位時代、LaVie 等多家媒體雜誌報導。 |